韓國宮殿牌匾上的中國字
- TAG標簽:
韓國古代是我們的附屬國,都不算一個獨立的國家,一直跟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學習,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,所以現(xiàn)在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面都會出現(xiàn)漢字名,韓國人眼中很有歷史的宮殿叫景福宮,其實都是當初作為藩屬國的王府建造的,所以上面的牌匾是中國漢字,韓國還有很多歷史遺跡,上面的牌匾都是中國字,后來去中國化時期還為是否改成韓文爭論過,最后還是保持原樣。
韓國人為了造出自己的歷史,把中國很多文化遺產(chǎn)都申遺了,中國能夠申遺的項目實在太多,根本忙不過來,韓國連拔河、泡菜、暖炕都拿出來了。在韓國的歷史教科書中,將中國的渤海國與他們的新羅國并列為“韓國南北朝時代”,將中國的地方政權(quán)高句麗與沒統(tǒng)一的百濟、新羅并稱為“三國時代”。教科書中架空歷史,對高句麗時代的歷史各種亂寫。最經(jīng)典的就是隨便滅高句麗失敗后,曾經(jīng)入主中原,地域遼闊到雷人的地步。而韓劇中也出現(xiàn)了大量高句麗題材,比如《朱蒙》《淵蓋蘇文》等,伸出出現(xiàn)了唐太宗李世民被射瞎的劇情,天雷滾滾令人無語。
韓國人聲稱高句麗是他們的祖宗,而事實上,高句麗不僅與如今的韓國沒有任何的民族繼承關(guān)系,甚至對于當年朝鮮半島土著政權(quán)——百濟、新羅等三韓部落來說,高句麗還是“入侵者”,韓國爭搶別國文化,已經(jīng)到了可怕的地步。韓國已經(jīng)搶了我們的端午節(jié)和活字印刷 ,我不希望若干年后有人對我說棒子國旗上的八卦圖是他們自己的創(chuàng)造。
韓國去中國化就是想抹去自己被統(tǒng)治的歷史減少中國文化的影響,但是他們就面臨一個問題,他們很多歷史古籍都是中文的,所以想要研究歷史的時候看不懂。現(xiàn)在韓國的官方語言是以前平民用的,貴族用的都是漢語。二十世紀初的韓國抗日志士寫詩都是用的中文,因為強行的使用新語種,所以很多漏洞無法彌補,所以韓國沒有多少作家。
以前韓國的法律都是用的中文,現(xiàn)在去中國化強行改了,但是也還保有中文譯本。
(韓國乾清宮)
韓國近年來又想把牌匾申遺,就是從古至今我們經(jīng)常看到的匾額。韓國人出生之前都會先取一個漢字名,所以中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,因為他們的歷史都是霸占別人的。
從當年江陵端午祭被韓國申遺后,連拔河、泡菜也成功申遺,而太極拳連續(xù)五次申遺失敗。同時,韓國還將目光瞄準了中秋節(jié)甚至是漢字、對聯(lián)、漢服,而這一次準備將匾額申遺,只是一個縮影。
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